作为本书的结语部分,Peter 想跟大家分享 Web3.0 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可以这么概括:Web3.0 是生产关系的自动化,是社会的自动化,这个过程中会减少很多中间人,让个体之间的交互变得更直接和高效。换句话说,Web3.0 是个体崛起的时代。
机器赋能
我个人认为,带来个体崛起的从来都是技术。Web3.0 时代,计算机作为一台数字机器,可以赋予人类之前时代从没有过的超能力,“机器赋能”带来了两个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个人拥有了光速沟通信息的能力。以前的时代,通信要靠邮政系统,人们必须要通过强大的国家组织,才能进行大范围的通信。因为个体跟个体之间很难直接通信,只有高一层次的权力组织,才能掌握相对完备的信息。但是有了互联网,每个人以光速跟他人沟通,可以很快的接收全球信息,搞清楚其他人的想法,从而进行大范围直接协作。开源软件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数以万计的素不相识的人,把力量贡献到 Linux 操作系统或者维基百科这样的大项目中,完成了以前只能靠大组织才能完成的工作。
第二个改变是,一个人可以记住海量的数据。注意,我这里的不是在说,由于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这样的存在,让人们能很快的学习,掌握大量的信息。而是指,我的计算器可以存储大量数据。注意,这些数据是不需要我用大脑记住的,人脑也很难精确的记录很多事情。只要数据是我们认为可信的,然后用我们私人的电脑硬盘记住即可。例如,如果我的电脑上存储了过去十年每个人的比特币转账记录,我就可以进行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投票了。这就是机器共识。
总之,机器是我们大脑的延伸,乔布斯说,计算机是大脑的自行车。现在看来,计算机不但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火箭,赋予个人以光速沟通和海量记忆的超能力。
机器共识
区块链带给 Web3.0 的最大启发是,计算机不但可以进行运算,帮助人们提高效率,也能进行投票,帮助人们达成各种共识,促进公平。以前的共识,通过人们开会来达成,未来会有更多的共识,不需要每个人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每个人的机器代表自己的主人凑到一起开个会,我把这种共识叫做机器共识。
机器可以做到瞬间共识。我们以可再生能源的交易为例。可再生能源,不管是太阳能,还是风能水能,都比化石能源更加的去中心化。例如,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就可以生产出一定的电能,如果有剩余就可以考虑卖掉,那么买卖双方就需要对价格达成共识。这类的交易有这样几个明显特征:首先,是交易频繁,数额小且不确定,如果明天阴天,可能就没有多余的电量卖出了,所以最好能瞬间达成价格共识,完成交易。另外,交易共识要考虑到的数据非常复杂,而且随时都会变化。如果我是买家,我会考虑到卖家离我家的距离,这决定了传输损耗,电网当前是否有空闲的载荷,附近是否能租用的廉价的储能电池。这些都决定了双方的出价。这种类型的交易共识通过人类的自己来完成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计算机就可能完成。特斯拉的 Autobidder 就是一个可再生能源的自动出价系统,可以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卖家找到最合适的买家。另外一个需要瞬间达成共识的例子,就是在早高峰的城市道路上。很多小的交通事故都是发生在司机抢道的时候,如果未来有计算机控制汽车自动驾驶,就可以通过瞬间共识解决这个问题,司机出发前事先标明一下这次出行的紧急程度,两辆车相遇,双方迅速通信达成共识,让路的车可以获得一定的货币奖励,着急的车赚到了时间,结果是双赢的。
机器共识是完全自动化的,基于简单数学规则的共识。机器共识的一个显著案例就是区块链。区块链上的数据安全,是通过所有的网络上的机器达成共识来完成的。机器共识过程,是我的机器,代表我的利益进行投票的过程。机器共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基于完备的数据。刚才我们提到,人类是不可能在脑子里面记住太多的信息的,但是电脑可以。比特币矿工机器,在进行投票的时候,要掌握整个比特币区块链的数据。第二,共识过程是自动化进行的,不需要人的参与。但是注意,每个人投票都是基于的自己机器上的数据,保证这些数据不会被他人随意操纵的,所以虽然共识过程没有人的参与,但是机器投票一样可以代表主人的态度或者利益诉求。
总之,机器共识给人类的协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社会自动化
计算机带给了人类光速处理事务,达成机器共识的超能力,随之而来一个好处是能够实现社会自动化,去掉中间人。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社会自动化。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动化,一般指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工业流程靠机器完成,无人参与。社会的本质就是你和我连接成的一个网络,那么社会自动化难不成也是让社会无人参与么?这个当然不是,但是自动化的意思没有变,依然是“去人为干预”,或者说把社会上人跟人交易的流程靠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社会自动化的定义就是:陌生人之间在无需信任对方或者第三方的条件下来进行交易。社会自动化,离不开公有数据。熟悉区块链的朋友都知道智能合约的概念。智能合约就是无人干预的代码化合约,一旦启动,到时候会自动执行。但是智能合约要想运行,根本上还是要有公有数据作为基础。当然,没有区块链和公有数据之前,数据由企业私有,也能实现一些智能合约,例如,我们用支付宝账号扫码一辆单车,自动扣费,无人干预,所以这就是一个智能合约了。但是,实际上只有智能合约遇到区块链,或者说智能合约真正拥有的公有数据之后,才能发挥出智能合约的真正威力。马克·安德森说过,软件吃世界。随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全社会之间的协作越来越紧密,要是什么事都得强行信任对方,或者去找第三方公正,那么社会效率是很难提升的。所以说社会自动化,离不开区块链,离不开公有数据。
社会自动化的一大特征是去掉了很多中间人。去掉中间人,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节省。当前有两类中间人最赚钱,一类是银行,例如高盛和摩根,另一类是互联网平台公司,例如亚马逊,淘宝。传统上,交易双方没有办法达成互信,中间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证。而有了机器赋能和机器共识,每个人手中都有可以掌握完备的交易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理解市场情况,有互联网进行光速通信,有了区块链存储不可篡改的密码学证据。所以,人和人之间点对点的达成交易,从此成为可能,很多情形下,中间人变得不再必要。
Web3.0 的努力方向就是实现社会自动化。
总结
Web 的精神内核是更好的连接每一个人。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的到来,让个人具有了光速通信和海量记忆的能力。未来对于很多基于纯粹的数据和数学规则就可以抉择的问题,计算机可以代表自己的主人进行投票或者表态,来达成机器共识。社会自动化于是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多的摆脱对大组织和中间人的依赖。Web3.0 不是生产力的革命,而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关系到你我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Peter 呼吁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 Web3.0 的构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