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是一个在东方文化里比较陌生的概念。以前我自己总会想,我又不是一个毒品贩子,为何要那么在意隐私呢?互联网的精神不是开放共享吗,每个人活得透明些不好吗?但是后来看到《密码朋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隐私是构建开放社会的必要条件。

才逐渐理解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不是让每个人更独立,而恰恰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开放和自由。那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传统 Web 以分享和透明为默认,Web3.0 以隐私为默认,会更多的结合密码学,这样做的必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密码学圣战

传统上人们用密室,用耳语,用蜡封来保证通信的隐私,而互联网上的隐私需要的是密码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发生了密码学圣战。斗争的双方是美国联邦政府和世界人民。斗争的主题是:是否允许真正安全的加密通信手段被民用。

联邦政府,尤其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认为应该限制老百姓使用强加密手段进行通信。主要有这么几个理由:第一,军事目的。不可否认,历史上密码学曾经几乎全部用于军事,密码学研究也都是被政府或者军方的经费所支持。为了保证美国自身的军事优势,政府颁布了《武器出口限制法案》,其中把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列为军火,禁止出口到别国。第二,利用监听来防范犯罪。NSA 认为通过监听犯罪分子,可以打击犯罪,但是一旦强加密被民用,监听变得不再可能了。以上两点是政府方面的考虑。

但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历史已经到了呼唤强加密民用的时代。第一,即使是互联网出现之前,基于通信网络的国际贸易和连线支付已经流行起来了。没有强加密的保护,这样的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的。第二,随着 Web 的诞生和 Netscape 公司的崛起,互联网开始了大规模商用。以 Netscape 浏览器为例,为了保护用户的信用卡信息,浏览器的 SSL 采用的就是 128 位的强加密。于是这款浏览器如果被美国以外的人使用,那么就是违法的。所以 Netscape 的国际版只采用了 40 位的加密,普通 PC 机就可以破解,安全性就是个笑话。

这就是上世纪 90 年代,关于密码学的社会矛盾了。

总要有人打破僵局,这个人就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密码学家菲尔·齐默尔曼( Phil Zimmermann ),中文资料一般都按照姓氏叫他。1991 年,Phil 开发了 PGP ,其中用到了久负盛名的公钥加密算法 RSA。PGP 是最早的一款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学的软件。Phil 把这个软件的源码上传到了美国国内的互联网服务器上。注意,RSA 是 128 位的强加密,属于《武器出口限制法案》的管制范围,服务器虽然在美国,但是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很快 PGP 就在其他国家出现了。于是, 菲尔·齐默尔曼涉嫌违反《武器出口限制法案》,从 1993 年开始接受调查。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站在了 菲尔·齐默尔曼这边。大家觉得,一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经允许不能进。个人信息显然也属于个人财产,任何人都是无权窃听的。MIT 还专门把 PGP 的代码都印成书出版,等于跟 菲尔·齐默尔曼站到了一起。这样如果联邦调查局要起诉 菲尔·齐默尔曼就要连 MIT 一起起诉,估计法庭上的胜算不大,所以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到 1996 年,克林顿总统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放宽密码学的出口限制,国际电子商务根本没办法开展,所以签署法案,把密码学从军火列表移到了商业列表。从此,强加密民用化变得合法了。菲尔·齐默尔曼个人也获得不少社会荣誉,2012 年被列入互联网名人堂,成为互联网的奠基人之一。

密码学圣战宣告胜利。强调一下,PGP 的民用,意味着普通老百姓第一次真正拥有了隐私通信的能力,所以密码学圣战意义由此可见。

密码朋克运动

密码学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称自己为“密码朋克”。密码朋克是一群用密码学作为武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隐私的人。

来给本节的主角”隐私“下一个精确的定义。Eric Hughes 在 1993 年《密码朋克宣言》中有详细的论述:

隐私不是秘密,秘密是不希望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隐私只是我不想让所有人知道的事情。

举个例子就能非常形象的说明问题了。比如,一个人去超市买二斤苹果,结账的时候,他是不是也乐意把自己的姓名,年收入,家庭住址以及身份证号这些信息告诉超市呢?当然是不愿意的,这意味着在你我心中,隐私的观念是固有的。类似姓名住址电话这些信息,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些是隐私。不是不能告诉别人,而是要有选择的告诉必要的人。而隐私权意味着我可以有选择的暴露自己的信息给世界。买苹果的例子看起来搞笑,但是在网上却的的确确发生着,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要买个东西,其实网站只需要收钱发货就好了,但是偏偏要做身份认证,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可能转手就把这些隐私数据卖给了其他人。

回到文章开头引用的一句话“隐私是构建开放社会的必要条件”。隐私也是安全的一个侧面。人们只有感觉到了足够的安全,才会主动参与到互联网上的交流中来。隐私是言论自由的基本条件,人们只有认为自己不会受到伤害,才能畅所欲言。

密码朋克运动,体现了人们用密码学作为武器,保护自己隐私的愿望。

区块链的崛起

《密码朋克宣言》中也提到,隐私保护的不仅仅是言论自由,隐私也是自由市场的必要条件,因为每一次交易行为也都是个人意见的一个表达。Web3.0 是要支撑经济系统的互联网,所以密码学和隐私保护对 Web3.0 尤其意义重大。如果我自己的数据的隐私都保证不了,所谓数据产权又从何谈起呢。但是,数据产权的保证,仅仅通过密码学保证隐私是不够的,所以区块链诞生了。

密码朋克关注于构建匿名系统。还是回到之前的例子,我买东西的时候,商家需要保证的是我有足够的钱去支付就可以了,我有权利去暴露尽量少的信息。而匿名系统是达成这一点的最简单的方式。Web3.0 时代的数字世界中的独立经济系统,很可能是匿名系统。而如果集成法币,就基本会暴露交易者的肉身信息,所以要有数字货币。如果交易的执行需要依赖肉身世界的法院系统来保证,也需要交易者提供足够定位本人肉身的隐私信息才可以,而如果用区块链支撑的智能合约,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可见,区块链是更高阶的隐私保护的一个技术基础。

结论

最后总结一下,保护隐私,恰恰是为了更安全的交流。Web1.0 只是分享知识,隐私不是那么重要。Web2.0 是依赖平台公司来支撑经济系统,隐私主要依托于对平台的信任。Web3.0 要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支撑经济系统,所以 Web 要在技术架构上和密码学结合,保证用户的隐私,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都有助于建设隐私性更好的匿名系统,所以 Web 也需要跟区块链结合,才能更好的保护隐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