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基本架构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系统,最初每个人的浏览器都同时都是一个编辑器,每个人都是网页读者也是提供者,每个人的计算机都可以是服务器。但是,到了 Web2.0 阶段,平台公司崛起,Web 变得越来越垄断严重,长尾效应消失。每天大家上网,就是去 Facebook ,微信等等那几家大公司的服务器上碰头,Web 由一个开放系统,变成了几个巨头把持的”带围墙的花园“( Walled Garden )。那么 Web 逐步依赖垄断性平台公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商业利益的缺失
回顾 Web 发展的历史,最直接的原因是 Web 去中心化的架构,跟私人商业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
Web 最早就是给有工资的人设计的。Web 最早诞生在欧洲核子中心,用户是一些科学家,用来互相分享科研资料。这些人天然是不用通过 Web 挣钱的。但是随着 Web 的发展,需要很多人全职投入的时候,商业利益就不得不考虑在内了,否则根本无法调动更大范围的社会力量,赚不到钱,只能是业余凭借爱心来做事。
网络上有人批评去中心化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协议层的去中心化避免不了应用层的中心化
这句话可以这么解释:比如,TCP/IP 协议本身是去中心化的,提供了计算机互联的能力。但是 Web 发展到今天,我们使用的各种应用都是中心化的,背后都是强大的公司。虽然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类似 Bittorrent 这样的 P2P 下载应用,就是可以在应用层也实现去中心化的,更不要说比特币等区块链应用了,但是不得不说这是 Web2.0 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
中心化的公司提供了 Web 支撑经济活动所需的能力。Twitter 最初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提供友好的 API ,任何人都可以调用 API 获得 Twitter 上的数据,但是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这在商业上是不合理的,Twitter 花钱买服务器,为很多可能是竞争对手的公司提供数据。所以后来 Twitter 关闭了这些 API ,明确了自己的私有利益,惹恼了很多开发者,但是自己的确生存了下来。私人公司可以很方便划分自身和用户的边界,定义稀缺资源,以便按稀缺资源收费。有了私人商业利益的支持,公司就比较能雇用全职员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所以在竞争中消灭了一些开放性的系统,逐渐胜出。
可见,Web 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因为要支撑商业化,所以逐渐走向了中心化。
数据产权
这其实暴露了 Web 自身架构的缺陷,如何解决了这些缺陷,就可以让 Web 在保持去中心化的条件下支撑起经济运行。
Web 本身鼓励的是去中心化,提倡分享,但是没有私有产权的概念。没有私有产权就没有交换,就不能形成市场。所以 Web 之上不能形成原生的经济系统,只能作为线下的中心化公司的一个入口,所以互联网行业表现出来的就是逐渐变得非常中心化。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数据确权,这是 Web3.0 要追求的核心目标。
数据资产确权并不是简单的让用户持有自己的数据,还包括继续保留数据的各种属性。中心化平台,提供了商业运行所必须的信任。例如,我在知乎上写了一篇文章,多年后,我依然可以让他人相信我的确写了这篇文章。因为知乎,作为一个平台,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被信任的。如果你信任知乎,就可以信任我是谁,这文章真的是我写的,什么时候写的。总之,有了信任,才有了大家可以基本接受的一些事实。如果连事实都没有,那么互联网上怎么会有交易呢?而干掉平台公司,简单的通过点对点的形式来相互沟通。大家都是平等的主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出了事很难找出事实依据,商业活动就不可能开展了。退一步说,没有了大平台公司,单靠个人存储数据,我们甚至都不能保证,多年以后,服务器是不是还在线,数据是不是还存在。
用技术支撑确权
那么 Web3.0 都需要有哪些技术,才能在去中心的形式下保证数据产权,进而支撑经济运行呢?
首先需要区块链。区块链提供了持续的而且安全的数据存储,同时由于数据存储到上面之后是不可篡改的,所以这些数据可以充当事实依据,商业活动才有了可以进行的可能。当然,区块链上只是存储一些关键的数据,而很多普通数据是不会保存到区块链上的。
其次需要密码学。Tim Berners-Lee 最初设计的 Web 架构是没有包含密码学的。基于 SSL 的”安全 HTTP",也就是 HTTPS ,是后来马克·安德森创建的网景公司添加上去的。而添加 HTTPS 的关键作用,保护信用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也就是进行隐私保护。我们这里不谈隐私的其他作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隐私是数据资产确权的一个基本条件,数据如果不能保证隐私,就不能保证属于谁了。所以,密码学也是数据确权的必要技术。
第三需要支付系统。Web2.0 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的,只能采用法币,这就造成了不可能摆脱中心化的大组织,因为只有足够有实力的大组织,例如腾讯或者阿里,才可能获得监管机构的信任,开发支付接口。而有了区块链,数据能够明确产权之后,也就有了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互联网就有了自己的原生货币,让 Web3.0 可以保持去中心化变得容易。
另外,Web3.0 还需要去中心化的 DNS ,去中心化的 PKI ,去中心化的存储等系统的支持,有了明确的数据产权归属,这些系统也都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摆脱对中心化组织的依赖。后面章节中这些话题都会展开来聊。
结论
总的来说,平台形成的根源是,Web1.0 设计之初就没有把数据产权问题考虑在内,而一个经济体要运行的基础就是要产权清晰。私人公司因为能够明确数据产权,所以成了 Web2.0 时代的主角。但是,目前垄断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阶段,比如谷歌公司以前的口号是“不作恶”,但是,区块链公司 Blockstack 的 CEO Moneeb Ali 说:也许公司就不应该有这么大的权力,去思考今天我是不是应该作恶呢?我们应该重新设计去中心的 Web ,让互联网公司“不能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