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的契机是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但是区块链的诞生到底给互联网带来了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区块链是互联网自己的数据库。传统上,互联网只能传递数据,但是不能保存数据,数据都保存到了某个公司或者组织的数据库库中,是私有的封闭的。那么互联网自己的数据库,也就是区块链,跟传统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有了自己的数据库,互联网能够达成的新功能是什么呢?

公有数据

区块链上的数据第一大特点是公有的,是公开透明的。

传统数据库是私有的。不管数据库背后是私人,公司,还是公益组织,政府部门,数据库的本质就是严格受单一方控制的数据存储区域。数据库都是有管理员的,只要有足够的动机,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做任何的篡改。区块链是没有特定管理员的,因为数据是公有的。例如,比特币区块链,每隔十分钟,到底谁有权利去添加数据,是抽签决定的。

区块链上的数据也是透明的。不熟悉区块链技术的人总觉得,区块链是基于密码学技术的,目的是达成数据的安全,所以存放到区块链上的数据也应该是加密过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例如,比特币区块链上保存的比特币交易信息,都是没有加密的明文。因为区块链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一个不被私人控制的第三方,放到区块链上的数据,都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要给别人看的。例如,我把自己的 DID 信息存放到区块链上,就是便于大家知道我的 DID 号,和绑定的公钥信息,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去验证数字签名是不是我发出的。

所以,区块链的数据是公有的。

不可篡改的数据

区块链的革命性所在,就是在数据公有的前提下,还能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

区块链是通过共识来达成不可篡改的。一份区块链数据通常会被叫做一个账本,账本通常都是有多个拷贝的。但是区块链的多个拷贝,跟数据库做多个备份,意义是不一样的。数据库备份,主要是数据丢失后便于恢复,而实际上所有的备份也还都是受一个公司控制。区块链备份,是让账本有多份,每人手里持有一份。这样,如果有人恶意篡改数据,那么大多数诚实的人会通过共识来知道哪个账本才是没被篡改过的。

公有不可篡改的意义

有人说,区块链很慢效率很低,数据库很快,所以区块链是一个完全没有意义的技术。但是实际上这个观点忽略了,公有且不可篡改的数据的力量。

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以作为事实依据。未来随着 AI 技术发展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视频是能够作为呈堂证供的,原因有二:第一,视频是很难被生造出来的,有视频证明事情的确真实发生过。第二,视频是很难被篡改的,修改视频不像修改一张图片那么简单。区块链上的数据也可以做到类似的两点:第一,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以保证上链时候的真实,只要交互双方都共同见证即可,注意,有了区块链就不需要第三方了,而不需要第三方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知道,一旦数据上链就不可能被篡改了。

事实,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

结论

总之,区块链是互联网自己的数据库,以前,互联网自己不能保存数据,所以互联网上两个人交互,通常还需要一个第三方去帮忙保存数据,而这个第三方就恰好利用这个角色扮演起了中间人和信任提供者的角色,于是平台公司崛起。而互联网自己可以保存不可篡改的数据之后,意味着交互双方可以直接把数据存到区块链上,因为相信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所以很多交易行为可以直接进行。如果有一方作恶,那么可以通过区块链上的数据做为证据,通过各种方式去判断谁在作恶。有了自己的数据库,互联网就可以自带信任,很多场合都可以取缔中介,不依赖于可信第三方,也就可以建设独立的数字经济体了。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