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的目标是数据确权到个人,实现之后,没有专业知识的个人应该如何去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数据呢?我觉得未来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数据机器人。那什么是个人数据机器人,它又能帮我们做些什么?
什么是个人数据机器人
数据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智能手机,因为手机再智能也只是一个工具,而数据机器人更像是用户的一个助理,不仅仅是帮助主人存储数据,而且能够依据主人的数据主动做出决策。
首先,未来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就跟现在大公司都有数据中心和 AI 系统一样,未来每一个人的数据量都很庞大,所以也都会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会左右我们每天的生活,也会决定我们和整个社会协作的方式。
但是,为啥这个数据中心大概率是个机器人,而不是手机和电脑呢?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硬件,因为上面要安装各种传感器,用来输入外界信息。如果做成一个手机,很可能就太重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飞能跑,每天跟着我们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作用,肯定不局限于我们本文要聊的数据管理和自主决策功能,其他功能也很容易想到,例如主人出现了紧急的健康状况,就自动叫救护车等等,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这里的重点。
除了可以保存用户的所有数据,机器人还有权保存和使用用户的私钥。Web3.0 的世界是人人持有私钥的,但是私钥的备份以及安全使用,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交给一个机器人来完成,就会让没有密码学知识的人也可以方便的管理私钥了。每个人收到自己的机器人的第一天,需要通过机器人自带的各种传感器来采集本人的各种生物信息。机器人会基于这些生物信息,去生成用户的私钥。同时,重要的操作,也需要用户的生物信息和机器人的私钥同时出示才能进行。众所众知,只是单纯使用指纹或者刷脸这些技巧,是很容易被攻克的,这就是为何我们机器人上要有比较多的传感器和图像识别能力,去多维度的提取用户的肉体生物信息了,这样才能获得足够高的安全度。
私钥用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数据存储,机器人虽然可以使用所有数据,但是未必所有数据都存放到我们面前的这个硬件上,数据可以加密后存储到云端,自动驾驶汽车上,智能家居设备上,私钥可以用来充当密码或者口令解锁加密的数据或者进行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安全通信。第二是签署决定。机器人区别于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当机器人要发布一个决定的时候,就需要私钥签署来保证决定的确是用户发出的。决定可以包含的范围很宽,不仅仅可以包括合同,决议,此外我发布的每一个评论,投票,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决定,都需要经过私钥签名。2020年7月,Twitter 就爆出了可能是社交网络 App 历史上最大的安全事故,几乎所有的大号,包括美国总统,马斯克,比尔盖茨,巴菲特,都被一个黑客控制了,可以任意的发布信息。但是,未来如果每一条推文都必须出示数字签名,这样的安全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个人持有数据,会带来一个 Web 的“公共数据层”,机器人可以让数据更合理的组织和流动。数据不会被任何以大公司垄断把持,所以就不会有数据孤岛问题。数以亿计的随时在线的机器人,会把主人的数据按照互联网的公共标准整理成接口清晰的模块,成为 Web3.0 的新的一层,也就是“数据层”,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服务全社会的大“数据中台”。要知道,Web2.0 时代,Web 的数据层只是搜索引擎能够搜到的那些浅层的网页,真正的主体数据都会存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库中的,并不是公有的。而 Web3.0 时代,只要和机器人事先订立数据使用合同,任何初创公司或者个人都可以拿到任何的数据。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给出数据机器人的定义:数据机器人是一个持有主人的数据和私钥,可以帮主人做决策的机器。
处理复杂或者高频事物
我们需要机器人自动帮助我们决策的日常事务分两种,一种是高频的,另外一种是繁琐的。
机器人高频处理问题的能力会给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例如,以前我想跟朋友征求关于某个事情的意见,可能要一个个的打电话,自己浪费时间,也怕耽误朋友休息,所以很多小事也就不麻烦人家了。但是现在有了机器人,我和朋友的机器人自动通信一下,瞬间就可以拿到所有朋友的机器人的反馈,因为机器人掌握朋友的所有数据,所以机器人的反馈意见跟朋友自己的反馈也没有啥区别。这种高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商业甚至政治生活都会带来彻底的改变。
另外,因为有权调用主人的数据,机器人可以帮我们自动完成很多繁琐任务。第一个例子,我要办理一个签证。没有机器人之前,我需要自己先了解流程,然后去相关机构下载一些表格,填写自己的信息,然后去大使馆去验证一下我的肉身,这样签证才能通过。而有了机器人,整个过程完全可以自动完成。机器人掌握我的全部数据,包括我肉身的所有生物信息,这些信息自动提交到大使馆,大使馆可以从区块链上读取到我的公钥信息,验证生物信息的私钥签名,这样签证就可以签发了。注意,整个过程签证是签给了公钥,而不是我,因为,私钥是比生物信息更难伪造的。签证完成后,大使馆完成了生物信息和私钥的绑定关系,以后我过关的时候,通过核对生物信息,或者私钥签名,都是可以顺利过关的。第二个例子,机器人可以帮主人把数据作为资产来入股各个公司。以前创业是有人出钱有人出力,现在有多了一个出数据。机器人可以自动结合主人提前设置好的隐私偏好,结合公司的要求,公司所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把主人的数据安全的入股到几万家公司,随时监督公司的守信,分红和执行情况,必要时候自动发起诉讼,维护主人隐私权。
机器人可以帮助主人自动达成与公权力的配合。我们以当下的手机健康码为例,以前我们手机上的数据(或者从云端下载到本机的数据,健康码属于此类),基本上是我们自己完全掌握的,想改就改。但是健康码是很不一样的,它体现了公权力对个人的制约,所以数据本身当然也是不允许个人篡改的。当前的健康数据是存放到大公司的数据库,Web3.0 时代,大概率是通过区块链,来形成个人和公权力共同管理的数据层。另外一个例子是,智慧城市。我们从交通调度这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但是机器人帮助主人规划开车的路线,那么肯定是选目前最不堵的一条路,但是,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走这条不堵的路,那么等大家开到这条路上的时候,这条路可能就变成最堵的了。所以,机器人要出让一部分用户的自由,跟公权力达成默契。
总之,有了高频决策能力,机器人可以帮主人很好的完成各种细碎而繁琐的日常任务。
机器共识
以前人类社会,小到村落,大到国家,一旦想要达成共识,就需要人们肉身见面开会决定,效率低下。未来,可以通过机器人达成共识的方式来进行投票决策。事无巨细,都可以投票决策,对权力猛兽是一个制约,也会改写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机器共识比人类共识更精准。机器可以在一瞬间提取所有跟一个决策相关的数据来辅助决策,例如,如果一个事情牵涉到宪法,而主人如果不懂,机器人可以在一瞬间学会宪法,帮主人投票。
机器共识比人类共识更高频。由于数据是在全球光速传播的,所以要达成某项共识,也可以在一秒内完成。人类的时间有限,决策过程又比较缓慢,所以很多小事情只能托付给权力机关直接拍板。而事后又有可能因为对权力的不满而造成冲突,而机器共识可以高频处理各种细碎的问题,可以一定程度的取代权力。举个例子,如果小区要修一个小花园,需要业主每个人掏1块钱。这么小的事情,如果组织业主开会就太麻烦了,而通过机器人共识一下,瞬间就可以达成决策。The Atlantic 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机器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个是 Connectivity ,另一个是 Updatablity ,保持连接和随时更新。文章中以开车为例,分析了机器人开车为何能比人类开车更容易避免交通事故。首先,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有了新的交通法规的改动,一部分司机知道,而一部分司机根本不知道,这样就会出问题。而机器是有 Updatablity 的,新的交通法规可以在一秒内让所有的机器人司机知道。另外一个出事故的原因就是两个司机沟通不畅,误解的对方的意图,而机器因为有 Connectivity ,所以机器司机之间可以保证持续的连接,沟通上自然也就不会有问题。
机器人也可以代表主人利益。不仅仅如此,机器人可能比主人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更能代表主人的利益。一个例子,早上我开车上班,行驶到拥挤路段,结果出现了另外一辆车跟我的抢道的问题。这时候,可以让两个车主机器人根据各自主人的紧急程度,开会决策一下,先走的人给后走的人适当的经济补偿。这个例子,要求机器人具备两点素质:第一,知道主人的利益诉求,知道主人今天急不急,是希望要钱还是抢那几秒时间;第二,决策过程还是要快,慢了就没有价值了。
总之,有了机器人帮我们完成精准高频的共识,社会上的很多争执就会被避免。
总结
个人数据机器人跟手机的区别是明显的。手机只是存储用户数据,而机器人有权使用用户的数据。所以,机器人有能力去进行自动化的分析数据,代表主人达成决策和共识。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让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为更高效的社会协作带来了可能,让数据的价值和个人持有数据的必要性得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