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5G ,VR ,物联网各种技术应用开之后,我们的生活几乎全部会被数字化,所以到时候数据非常事关重大,数据隐私的需求也会非常明确。但是就当前时间点,也就是2020年,有哪些场景下,用户会非常在意自己的数据价值,有强烈愿望持有数据呢?简单的答案是,几乎所有的用户花费了大量劳动才获取到数据,但这些数据却被平台公司控制的场景,用户都希望能自己持有数据。那么这样的场景有那几个呢?为何用户很难摆脱对平台的依赖?如何让用户自己持有数据呢?
当下比较常见的有自持数据需求的是哪几类人呢?
第一类是淘宝卖家。他们跟买家一样,都是淘宝的用户,但是不同的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积累数据。淘宝卖家是非常希望能自己持有自己的数据的,因为卖家为了获得自己的回头客,用上了减价促销,耐心客服等等各种努力都是为了能把吸引客户。但是,辛辛苦苦留住的客户,万一哪天因为违规被淘宝封号,就一切归零。
第二类是微信公众号作者。很多作者靠常年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粉丝,整个家庭的收入可能也完全依赖与公众号的影响力。但是一旦因为某篇文章触发了敏感词而被封号,过往努力就倾向于付诸东流。文章虽然可以带着,但是粉丝带不走,因为大家都是微信用户。
第三类是 Youtube 或者 BiliBili 上的视频作者们。就在不久前的2019年底,Youtube 上就出现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内容下架风波,瞄准的是加密货币相关的频道,导致很多大号,例如 ivanontech 都不能观看了。主播们不得不请求自己的粉丝通过其他形式,例如邮件订阅,来接收后续消息。总之,作者们人心惶惶。
可以看到,凡是真心努力获得用户的这批人,都希望不必平台绑架,能够真正的持有自己的数据,包括跟粉丝之间的链接数据。
Youtube 审查风波不久便平息了,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在骂,但是大部分作者都不得不回来继续发视频。那么平台到底给用户提供了什么,让用户无法离开平台呢?
淘宝作为电商平台,给用户提供了担保交易体系。卖家如果离开淘宝自建店面,买家如何能相信直接给你付款是不会被骗的呢?而在淘宝上由淘宝做个中间保人,通过担保交易体系,用户不满意就退款。所以,用户离不开淘宝,是因为淘宝可以作为一个可信第三方。
微信公众号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是每天都登录微信,所以阅读公众号,分享文章,跟作者互动,都变得非常的方便。用户离不开微信公众号平台,因为微信提供的用户身份,或者叫 ID 系统。如果作者单独去做一个应用托管自己的内容,就要麻烦用户重新注册一遍 ID 。
Youtube 或者 Bilibili 这样的内容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搜索功能。作为一个观众,我去搜索一个细分话题,平台上可能都会找到很多相关视频,这是平台的内容汇聚效应带来的结果。作为一个新秀作者,如果我录制一个细分领域的视频,放在自己平台是很难运营粉丝的。但是在大平台上,当某个观众搜一个关键字,例如,RSA 算法,的时候,搜索结果中肯定会先出现一些老牌头部资源,例如某个教授的讲解视频。但用户如果没有听懂,很可能会发现搜索列表中我的视频,于是我就很容易能获得自己的粉丝。
总之,平台提供的信任,ID 和 搜索等等功能是客观上必须的,即使采用了用户自持数据的去中心化架构,也需要保留。
所以,用户自持数据是必须的。但是正确的方式绝对不是各自为政,去开发自家 App ,也不是要干掉平台,让一切都绝对的去中心化,而是要让平台的 App 和用户数据解除绑定,让用户可以有自由切换应用,而不丢失任何数据的自由。
首先要解决可信第三方的问题。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也必然会有可信第三方,类似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担保服务,依然可以存在。但是现在买家和卖家都是跟淘宝平等的身份,淘宝并不保存用户数据,只是会临时托管一下交易金额。三方可以用密码学的方法订立一份合约,淘宝用数字签名的方式签署自己的意见。买卖双方可以把淘宝的数字签名也保存到自己手里,防止未来有纠纷的可能。但是这种架构下,淘宝提供担保服务只是收取一部分佣金,并不能对用户数据形成控制。一个体现就在于,即使淘宝倒闭了,用户手中的淘宝的数字签名依然在,一样可以证明交易曾经被淘宝监督过。同时,可以找另外一个跟淘宝业务类似的可信第三方继续业务。
第二个问题比较关键,就是要建设去中心化的 ID 系统。当前条件下,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身份都是某个非常流行的大 App 中的 ID ,例如,微信身份,就被当成了互联网身份。但是,互联网标准化组织已经创立了 DID ,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统。DID 是属于用户自己的身份,不被任何一个 App 或者平台所控制,但是可以用来登录所有 App 。同时,所有 App 中生成的数据,都跟这个 DID 绑定,于是才可能实现 App 和数据的分类,数据归用户所有。
第三个问题是要构建去中心化系统上的全球搜索能力。这个用在去中心化条件下是有挑战性的,要在一秒中内搜索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量巨大的每个人的存储区域的数据,这个直观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个类似 Google 这样的公司,去”下载全世界“到自己的服务器上。所以中心化服务未必都是邪恶的,只要用户牢牢把握自己的数据所有权,这样大公司就没有作恶的能力了( Can not be evil )。
另外,去中心化的架构还有独特的优势,每个人持有自己的数据,就不需要重复发布数据了。当前,Facebook ,微信朋友圈,微博,Twitter 等等各个平台上都可以发布更新,内容格式是基本相同的,都是配图或者视频的文字,但是同样的内容需要发布多份才能覆盖这几个平台,粉丝要 Follow 我,也往往不知道要去那个平台,所以比较混乱。理想的架构是,每个用户自己持有自己的数据,同时所有用户的数据格式都相同。调用这些数据的应用可以有多种,用户可以自由的根据喜好选择应用。但是不管什么应用,底层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互通的。所以,如果你要 Follow 我,只需要 Follow 一次就可以了,而我要发布数据,也只需要发一份,如果我要 At 我的好友,不管我们两个用的是不是同一款 App ,他都可以收到通知,通俗一点说,就是 Twitter 和微博是互通的。
总之,很多大平台的各种有价值的功能,在用户自己持有数据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实现。
总结一下,凡是用户花费了大力气获得数据,而数据却被平台控制的场景下,用户都有强烈的自己持有数据的诉求。当下比较显眼的例子是,视频作者,电商卖家,微信公众号作者。但是,用户想要脱离平台是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需要首先在保证用户自己持有数据的条件下,实现搜索,信任,ID 等各种大家必须的功能。只要采用 App 和数据分离的架构,就可以让用户有切换应用的自由,从而解除平台对用户的锁定,实现用户自己持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