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面上对 DApp 的粗略定义就是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 App ,不过 Peter 这里要给出我自己对 DApp 的精确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为何 DApp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以及为何真正的 DApp 落地尚需时日。
Peter 对 DApp 的定义是:DApp 是没有平台方的平台。
未来的一切领域都会形成全球化的大平台。我自己那天走在秦皇岛的大街上,看到有卖拉面的,有卖海鲜的,但是为何游客们还是要去肯德基吃饭呢?因为目前各个行业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实在是对服务质量很难有一个基本的预期。中心化的平台方,例如美国的肯德基总部,也可能是 evil 的,但是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统一标准,或者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就是贯彻 protocol 。protocol 的统一最大的意义不是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而是对既有经验的迅速传播。想想如果我是一个餐饮新兵,直接加盟肯德基,一下子就能继承多少经验!所以平台一定会大行其道,这是一个相信不少人都不会反对的一个朴素的未来判断。
但是问题来了,为啥当前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对推动平台其实没有百分百的热情呢?答案是谁都知道的,平台方是有可能作恶的。谷歌的口号是”不作恶“。未来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不能作恶”的平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能作恶的平台方一定是完全由代码控制的。说到这里,我们想起了智能合约,想起了 DAO 这些概念。但是真正的要把目前淘宝公司的全部功能自动化的用代码执行,并不是只有一条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就可以的,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水平要上恐怕不止一个台阶才行,通过物联网和多方交叉验证去获得物理世界的事实,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去获得接近于人类员工的灵活性。到了孙正义所说的我的鞋都比我聪明的时代,DApp 就可以大规模落地了。
通过上面的描述,Peter 有这样的结论:一旦诞生, DApp 就很自然的会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平台,即使是现在很不起眼的领域,例如朋友之间相约去小区附近打乒乓球,也都有可能用到一个或者几个全球化的平台。所以未来平台大兴是必然,而没有平台方的的平台,也就是 DApp 也必然大兴,因为要保证平台不作恶。
DApp 的发展路径我觉得有两条比较靠谱,第一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第二是 Defi 也就是去中心化的金融。
先聊去中心化互联网,区块链要首先成为互联网的信任之根,让下一代互联网实现去中心化。如果把互联网看做一个 App ,那这个 App 不算真正的 DApp ,因为有 DNS 这样的中心化瓶颈存在,互联网很容易被强势组织去控制。中心化瓶颈存在的原因是互联网本身是不能保存不可篡改的数据的。刚刚我定义 DApp 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区块链的影子。但是互联网本身要变成一个大的 DApp ,还是需要区块链去保存不可篡改的数据的。
再聊聊 Defi 。目前我自己可以看到的真正短期内能落地的 DApp ,都是直接跟钱打交道的。Bitcoin 是典型的一个,但是其他的方向也很有希望,因为不需要物联网跟人工智能的配合,比较容易实现。
所以,我觉得 DApp 的发展是要循序渐进的。
以上的内容可以说是我的对 DApp 的世界观,下面聊聊哪些项目比较符合我的世界观,哪些我表示不太理解。
去中心化互联网是很多区块链创业公司的共同愿景。一个代表就是普林斯顿大学搞的 Blockstack 项目,这个项目我非常喜欢。
不完全去中心化的 DApp 也是有意义的。例如我是一个中心化游戏平台方,但是我会把玩家的点数存放到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上,这样区块链可以作为一个存证媒介,或者可以说作为一个法院,去一定程度的限制平台的作恶。Nervos 项目的愿景很大程度跟这个思路相符合。
再说说我暂时不太理解的项目。凡是把 POS 作为安全假设的项目,我暂时都不理解。因为在我这里,POS 是一种表决机制,不是一种安全机制。而区块链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不被单一方把持的安全。另外,这些项目也都有自己的非常开创性的愿景,而不是我的下一代互联网或者不完全的去中心化的 DApp 的这种渐进型思路,我觉得开创性的东西首先不容易落地,第二理解成本也高,很难形成共识,不能团结大家的区块链项目是很难推进的。这里我就不点名了,业内人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是那几个项目了。
总之,整个行业还都在探索,但是似乎有一条路逐渐变得清晰了。
最后总结几句吧。个人而言,DApp 的严格定义跟区块链没有具体关系,实现了去人化去腐败化的平台,都是一个 DApp 。但是具体来看,依托于区块链的不被单一方把持的不可篡改数据,来构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并且把当前的 App 或者平台逐步的去中心化,是我理解的可行的发展路径。大规模的 DApp 落地,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