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管我,我会努力


今天写这篇文章,讨论一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是不是要像一头驴一样被人管住盯死,还是要像一个人一样努力做到自我驱动。给大家讲一些我的生活经历,和一些想法。提一下,我是个程序员。

先从小时候开始说起。我自己出生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农村家庭,西方的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中国的五四运动对于“去家庭中心化”的努力,对我们村子影响极小。所以,从小到大我清晰的感觉到“服从”是一种美德。后来小学中学,也是根本没有选择,所以“服从”是一种常态。在家庭制约之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一些不良习气,所以大家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在学校的没有选择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学习效率。So far, so good。

但是,当我进入大学,发现一切都变了味道。我们这些从小到大拼命学习的好学生,分两批沦陷。第一批在大学入学后直接就放弃学习了,每天打游戏看A片。另一批苦守自习室四年的人,最终选择了一个高薪但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大学里学的这些知识也都丢进了垃圾筒。如果我把视野提到 3000 米的高空,从 01 年上大学到现在 14 年的生活展示给我的是:中小学中我们那些用痛苦和压抑换回的效率,其实完全没有意义。一个丧失了自己兴趣的大学毕业生,最终会慢慢的把自己毕生所学全都丢弃。

再说说工作后的情况。压制依然能够催生短期的效率,但是这种蛮力和创造性无关。好,在严格的进度制约下,程序员会拼命写代码,这时可以把工期缩短一个小时。但是如果程序员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写代码时不是特别细心(还不到粗心的程度),那么随着项目复杂度的增加,后期调试这些“不细心”所引入的 bug,可能会花掉 100 个小时。这个数字是我自己的一个粗略感受,但是和很多企业中的朋友沟通过,他们也很同意。很多传统的大企业里面,这种荒谬是每天的常态:个人的幸福和成就被忽略不计,所有的管理努力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现有垄断地位。

每次听到有朋友跟我讲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如果他的根本出发点是“每一个人都是懒惰的”,那么这样的理论我是不会去听的。这些都是大工业时代留下来的垃圾,在创作性劳动领域是完全不管用的。你可以用这些方法去管理建筑工人,但不是建筑师。

最后说说目前我的创业经历。三个合伙人在全职做一个公司。我们坚信,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从 github 公司借鉴了:为幸福而优化。具体的做法是:我们不给大家设置固定的工作方式,如果我想今天下午去打篮球,那我不用向任何人提交报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驱动,那么也就不一定需要每天挤地铁到办公室工作了。到目前团队运转一年了,我们并没有追求每天工作量的最大化,而是追求每天最大化的个人身心成长。于是,工作现在不是讨厌的负担,而是我们用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工具,所以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在逐步的培养,而不是逐步耗尽。公司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罗辑思维》这个节目里听到的),如果我这个月偷懒了,我会感觉自己损失的要比公司多。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知道韶华易老,没有人不想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没人管并不意味者没有压力。

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当你我的人生操持在混沌的社会传统面前显得格格不入的时候,可能要停下来做一些思考:是不是这些老规矩出了问题。


欢迎所有朋友加我微信:happypeter1983